記得論壇上總會看到有人問買房到底要不要買車位呢?個人一直覺得這個問題真奇怪,是差買車位的預算嗎?還是覺得自己又不開車?一開始不買,以後是還會有人單獨只釋出車位嗎?等到時需要用車了,才來煩惱,以個人為例,目前我們住的是華廈,前屋主是沒買車位,所以我們買了沒有車位,現在還好運氣不錯有找到鄰居租車位,但這也不是長久之計,所以在我們看房的過程中,車位一直都是必要的選項之一,而且還得是”平面車位”。
或許是我們家裡人口多,看的會是比較大坪數的房,所以發現最近幾間看得幾乎都是雙平面車位,就連一間跟地主談的物件,他手上自己還留有10多個停車位,價格不願意降,反而願意多附給我們一個車位,雖然一開始得多花一些預算,似乎雙車位也是蠻有吸引力的,像是我以後就有機會可以買自己夢想中的車,甚至更遠的等小朋友20多歲上大學或出了社會也都可能買車,畢竟不管在台北市或新北市停車位都是遠遠不足的,否則在堤外空間就不會有那麼多車子租在那,還想要以政策沒車位就不准買車來控制根本不可能,現在有的家庭甚至不只一台車了,或許慢慢雙車位的房會變成市場上炙手可熱的商品。
[align=center][img width=600,height=331]attachments/202011/9083431371.jpg[/img][/align]
這是在Yahoo上看到的新聞,一篇新聞後都有延伸新聞,才發現這兩篇怎會那麼像,其實根本就是一樣的,前面跟中間的部分都沒變,只改了其中討論的部分,就又是另一篇新聞了,這跟論文抄襲有什麼不同?在這個要求快速的時代老是搞這種事,難怪越來越少人想要按部就班,這種風氣真的很不可取…..
[align=center][img width=600,height=706]attachments/202011/3482079414.jpg[/img][/align]
https://house.yahoo.com.tw/%E8%B2%B7%E5%B1%8B-%E5%A4%A73or%E5%B0%8F4%E6%88%BF-%E9%81%B8-%E7%AD%94%E6%A1%88-%E9%9D%A2%E5%80%92-054139913.html#1125ac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我是分隔線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[align=center][img width=600,height=724]attachments/202011/1080412764.jpg[/img][/align]https://house.yahoo.com.tw/1500萬買台北套房-過來人吐真建議-043457002.html
看到這篇新聞標題並不會太驚訝,應該是蠻正常預期內的結果,只是在分析的結果是以賣方的世界來解釋,成交的案件不是只有賣,還要有相對的買方,在賣方想賣30年的老房子,為什麼買方會想買30年的老房子呢?因為新房子買不起,以一般家庭權狀30坪左右的房子,在台北市新房子少說每坪也都要個80、90萬,甚至破百萬以上,即使是1、20年的中古屋也要個50、60萬跑不掉,隨便算一算都要1500-2000萬上下,所以很多都會轉向朝向更舊的老公寓,才有辦法把價格拉低,且擁有最大的室內使用空間。
在去年我們也買了間33年左右的華廈後,整整花了一年的時間來處理後續的問題,我們還算很幸運的處理完畢,在這之後我們夫妻倆就決定絕對不要再碰這種屋齡的房子,達到這屋齡有很多要去處理的問題,當然您有時間或有耐心去處理,或許可以考慮,但那真的得花時間,還有房屋本身是否有結構、漏水等等問題,再來就是鄰居了,若有那種居住在這很久的住戶會有兩種很極端的表現,和藹可親V.S.意見很多,就連因為裝潢幫電梯施作保護,以我個人看了都已經很滿意工班的細心,還是會有住戶有意見,很是無言。
https://house.yahoo.com.tw/%E6%AE%98%E9%85%B7%E4%BA%8B%E5%AF%A6-%E7%A0%94%E7%A9%B6%E6%A9%9F%E6%A7%8B-%E5%8C%97%E5%B8%82%E5%B1%8B%E4%B8%BB%E8%B3%A0%E5%94%AE%E6%9C%80%E5%A4%9A-%E5%8F%B0%E5%8D%97%E4%BA%BA%E6%9C%80%E6%9C%83%E8%B3%BA-053001293.html

看到這篇風傳媒的文章,沒特別去注意文章的內容,倒是對表格內的一個數據很有興趣,平均獲利這一欄最差的都有5%以上,高的甚至都有到15%以上,這多麼讓人情何以堪,還在線的投資論壇或討論區,存股應該算這幾年很熱門的話題,以這當例子或許不適當,因為存股看的還是複利去滾存,一般算下來5-6%的年化報酬率應該算是很基本要的吧,但別忘了……本金大小的不同,房產買賣獲利的5-6%相對下來,可是相當可觀的金額,當然這也會有相對的風險,這就取決在於你手上物件的好壞,熱門區域總是不乏買家的,這也難怪,當有了錢後,錢滾錢的速度就會比較快,這也不就是M型化社會造成的原因。
當年在我研究所畢業時,家裡跟阿姨一起在台北合買了間國宅,當年的價格是1250萬,住了幾年後,我們搬出另外再買房,後來阿姨也不在了,我們將屋子以近2000萬賣出,老實說我們還賣到低點了,但也就可以看得出來這些年來,房地產的漲幅是相當可怕的。
這篇的發文只是有感而發,並不是建議大家去投資房地產,因為有時又會牽涉到供與需,但我很好奇的是,我常常去跑新的建案工地,總感覺很多新房子推出來,也很多人來買,別信新聞上說什麼空房或什麼,以台北而言哪還有啥新的空地,也還不就是這些地來蓋,銷售時間長短有差,一般建案在銷售後幾年也差不多會住滿,這些都哪些人來住的呢?有錢人其實很多,也很多人喜歡找新的房,所以重點是………還是努力賺錢比較重要。
p.s 為了再去找這篇文章,才發現風傳媒這個官網的域名還真特別,選了個”storm.mg”,連我這個投資域名多年的愛好者,看到.mg這個後綴都還有點愣住,這到底是哪個國家?還得特別去查了才知道,原來是”馬達加斯加”,不知選這個後綴有什麼特別的含意嗎??以他開站的時間點來說,storm.tw跟storm.com.tw兩者都是後來有機會可以取得的。
這周末回嘉義帶兩個小傢伙回台北,準備下周要開學了,跟媽聊到弟弟在嘉義買了新房子,新房子位於嘉義市,獨棟透天的新建案,”竟”只要900多萬,首先請原諒我們用了這個字,因為我想也只有在南部才有機會,1000萬買到這種我們夢想中的物件(圖片僅為示意用)。
先不提台北市,即便是新北市以台幣1000萬也只能買到老舊公寓,地點好點的還買不到,如果以我們有三個小孩,計算了每個人之後要一個房間,最少要求就是要4房,再加上車位,少說都要2000萬以上,如果想買新一點的房,價格就更貴了,3-4000萬都是很普遍的,而且在北部大多為一間或一層的價格,要獨棟透天厝就得往郊區找了,市區數量少得多,普通的上班族工作了一輩子,要如何買得起?難怪有些人會想以租代買,但會比較好嗎?
未來的社會上我想會越來越極端,有錢人手上的房子會越來越多,普通人就只能靠繼承,只有一個孩子沒問題,能繼承到一間,但如果多個孩子,未來就會有要買房的需求及壓力,剩下的就得靠政府的力量了,像是提高屯房的稅率或是其他方式,讓全民都有房可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