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rowsing "溫暖的小窩"

交房複驗後返回深圳

一早莫佳就通知房產証已經辦好並送到物業處,所以目前唯一待辦的就是交房這個手續了。

南寧市稅收及房產証受理處

在用完早餐後,就前往2樓的物業,直接到房裡看修繕的狀況,今天則順便試水及試電,親戚那邊考慮要賣房,所以在沒太大的缺失下就先辦了收房,拿了房產証,接著他們就開始跟房屋仲介討論後續裝修跟買賣的部份。

至於我們的這三間,其中有一間大門的部份還有地磚破損的部份,我們還是堅持物業還是要幫我們更新,最後我們表示準備離開南寧,後來總算主管出來跟我們談後續的處理,雖然這次沒有完成收房,只能等再修復後再過來,至於紙本的房產証有沒有先拿到我們也不是很在意,畢竟線上早就是我們的資料了。

接著回酒店拿行李打車去南寧東站(因為昨晚臨時討論用晚上的時間搭車,白天才有時間在深圳出去逛逛或辦事),這個車站相較廣州南站小一些,所以很快就找到搭車的月台,拿台胞証都是得走人工通道,雖然近年中國的硬體快速發展,人的部份仍需要再提升,排隊時仍有不少人都會插隊,抵達廣州南站時已經是凌晨00:00,還好我們有約好接送(還蠻貴的,廣州南站到深圳北要1000元人民幣),不然這時間點人又多,可能很難找到計程車,到達酒店又是2:00,一樣是澡沒洗又睡著了。

南寧市不動產登記青秀受理點、南寧市民中心兩邊跑

今天一早8:30出門準備到不動產登紀處繼續辦理繳稅的事宜,一到現場人山人海,要諮詢也要排好一陣子,最後總算問清楚了流程。

先到前台刷証件取號碼單,因爲我們的証件是台胞証,所以基本上都是要排人工櫃台,如果是他們的身份証,直接使用自助機台就可以辦理了。

首先到第9櫃台查檔,簡單來說就是用系統確認你名下的房產,查詢結果會印出來,接著第10、11櫃台等到號辦理,不過一看等待人數還有40多個,整個傻眼,這不會是要辦到下午吧?所以再去諮詢才知道原來有三個辦理點,取號處的電視屏還會顯示著各辦理點的櫃台及等號人數,發現玉洞大道33號的南寧市市民中心等待人數幾乎都是0,開的櫃台數也最多,所以趕緊打了車前往,差不多20~30分鐘左右的車程就抵達了,照步驟先去諮詢取票,後來竟發生了一件烏龍的事。

在還沒輪到我們時,我們把一張類似收據的單傳給了綠地代辦的人,竟然這張就是我們現在來這要繳稅才能取得的完稅証明?那代表我們其實老早就繳完了,後來一回想當初有辦公証請一位大哥代為處理後續的事,應該那時就繳完了,那爲什麼昨天拿給物業她們不知道?因爲我們那時是2017、2018年的,後來完稅証明的表單改版了,不過為了避免浪費時間,輪到我們時還是請稅務櫃台幫我們再確認一次,這樣安心些。緊接著就把完稅証明拍了照傳給代辦的莫佳,只是今天下午還是來不及核稅辦出房產証,但至少知道離辦出房產証只差一步就安心多了,在中央廣場附近逛了逛,順道好好吃頓午餐,魚上這家店的口味不錯,還蠻下飯的。飯後在附近逛逛,接著晚餐就到斜對面的萬達廣場找了家用餐, 只是好像點的有點多。

回到綠地中央廣場

事隔多年終於又回到這邊南寧綠地中央廣場,原本應該2020年就來交屋的,因為疫情的關係整整延遲了三年,這趟除了來辦交屋跟領房產證外,另外就是要來更新台胞証的有效期資料,自從2021年台胞証到期後,因爲沒法臨櫃更新資料,帳戶都被鎖了起來,連微信、支付寶都沒法使用,還好我在那之前有先把手機號碼先儲值了上千元,才不會連手機號都沒繳錢掉出去。

前晚先在地圖上查了綠地中央廣場附近的銀行,發現對面就有中國銀行、招商銀行、農業銀行三家,那麼就照順序來吧,想不到第一家就花了老半天,第二家說得問後台,印了資料說再打電話給我們說能不能辦,然後另一家更新資料僅花了5分鐘就完成(順序與前述的銀行順序不相同),雖然有個帳戶被降為二類,至少行動支付總算復活了,這對在中國可是非常重要的,因爲很多地方,像是住宿、車票等的預訂都是沒法收現金的,都是需要先行線上支付,看來這也是行動支付太普及的缺點。

離開銀行後,就到同一側的綠地營銷中心拿房屋交接單,才發現都在都已經在銷售D區了,我們才來要交C區的,房開櫃台的服務人員都很驚訝地說我們現在才來,別人都已經住進去或收了好幾年的房租了。接著我們就到C區的物業管理中心辦理收房手續,一開始先填業主資料,再算了從交屋通知到目前的物業管理費,只是這驗屋過程中,有些缺失是要物業再改善的(但老實說,都已經蓋好2~3年,部份的保固也已經過了),這部份留著明天繼續與物業協商。

趕緊搭車前往金湖路稅務局,結果也已經過了下班時間,很怪的是官網明明是寫15:00-18:00,結果是5點半就已經下班不見蛋,看來只能明天再跑一次了,多浪費了這一趟的車資。

汽車停車位選擇

買房真的都是在累積經驗,第一次買房-原屋主當初就沒買車位,所以也沒得選擇;第二次買房-終於要有自己的車位了,結果交屋前只到停車位看過,也沒有實際停過,結果好笑了…….

(1)這所謂的停車場是由防空緊急避難室去畫格子的,所以寬度就沒辦法跟法規規定的尺寸比(每輛停車位為寬二點五公尺,長五點五公尺。但停車位角度在三十度以下者,停車位長度為六公尺),另外就是三個連著的停車格,中間的車主原本是開房車,過沒多久發現換成了一台Lexus 休旅車,車子寬度又更寬了。

(2)車道僅有單車道,對面車輛如果停得比較出來,因為迴轉半徑跟右邊柱子的關係,我的XC60要倒車進車位超難停,岳母的V40才勉強前後嚕幾次可以停進去,不僅後照鏡全程都得合起來,不然會卡到隔壁的後照鏡,另外就是都從副駕駛座才能下車。

別看第一張照片兩台車停著那麼正,那是因為我停的當下中間那台車不在,後來才回來的,這個車位後來因為房子有問題原價買回去了,不然這個停車位也讓我們很頭痛。

第三次買房我們就選擇買預售屋,看了平面圖來選擇我們的車位,就會考慮得更多,像是動線的問題,另外第二個車位因為是後來剩下才購買到,如果一開始就能選,當初就可以選擇兩個相連的車位,這樣就更完美了。

預售屋樓層選擇

買中古屋除了天花板內部可能看不到外,頂樓、外牆、廁所等都可以確認有無漏水狀況(當然這也得看時間點),但預售屋要怎麼選呢?

最頂樓一般是景觀最好,相對也是單價最高的,但基本上我們是不會去選擇這一層,因為這個日後牽涉的問題太大,頂樓如果是平台,經過日曬雨淋,地面防水層到了一定年限都會需要重新施作,這種狀況遇到時就會跟你的天花板有很大的關聯;那頂樓如果是有植栽或花圃,這個風險就更大了,哪個時間點哪一區的防水有問題這都很難掌握,所以個人覺得次頂層會是個好的選擇。

但像是圖中的這個位置,個人也會特別的在意,因為跟屋頂層同樣的意思,如果他排水口都不清,小露臺地板整年都積著水,這漏水也是遲早的事,更糟的是這是算私人的空間,不像頂樓至少還會有管委會來負責處理。